提到土家族有哪些风味小吃,麦兜君首先想到的是土家族酱香饼,的确,风靡全国大街小巷,各大超市的酱香饼,基本会被人买回去当主食,但是,土家族的风味小吃,不仅仅有酱香饼,下面我们看看还有哪些名小吃吧~
油茶汤
记得麦兜君初到恩施,就被那一碗碗特色的油茶汤吸引,只是油茶汤不是茶不是汤,是一种似茶饮汤之类的点心小吃,品尝一碗,香脆滑鲜,提神解渴,是土家人非常钟爱的传统特色食品,在当地有谚语:“不喝油茶汤,心里就发慌”,可见土家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油茶汤,而且喝油茶汤还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传统礼仪,如有贵宾登门,主人都要奉上一碗香气腾腾的油茶汤。
只是喝油茶汤也有讲究,要求汤和里面的渣一同喝掉,这是需要技巧的,边喝边晃动碗,边喝边吸,据说当地很多老人都有独门秘诀,麦兜君试了试是真的做不到~
油茶汤在当地如此受到喜爱,也是有原因的,不仅饱腹,而且是重要的绿色食品和饮料,营养价值高,能防病治病,常喝能壮身延寿。
张关合渣
说完了油茶汤,再看看合渣,尤已张关合渣出名,合渣又称懒豆腐,虽现在是餐桌上常见的菜肴,可是在兵荒马乱之年,特别是食物短缺的年代,合渣可以称得上救命粮食。土家腊肉
其实土家族的风味小吃除了这些,还有柏杨豆干 ,社饭 ,鲊广椒 ,葛仙米 ,凤头姜 ,福宝山莼菜 ,年肉等,都是土家人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。
土家族在湖北比较多,湖北恩施街头的土家族油香,香气不怕巷子深!真的非常棒~
油香是湖北恩施的一种风味小吃,是恩施人最喜欢的小吃之一,油香儿价格4元或5元。将大米、黄豆按一定比例混和好,用水浸泡一个晚上,次日用石磨磨成糊状放入桶中,制作时先把糊状原料舀一点儿放在特制的铁勺中。
再加上葱、肉丝、土豆丝、大蒜、花椒、辣椒、盐等均匀的盖上一层糊状原料并与底部原料结合,也可以加鸡蛋,把鸡蛋放在铺好的内陷儿上面,炸熟后嫩香可口。最后在锅中不停翻动煎炸而成。油香儿呈圆状,金***香酥可口。
作为一名土家族农村人,我做“守住乡愁”,其实很大一部分就是要守住土家族农村美食的传统做法!个人觉得土家族还是有很多美食,还有些是特有的,比如说合渣!当然还有很多小吃!比如说糯米粑粑,糖油粑粑,米儿茶,包谷粑粑,打白糖,血饼,土家甜酒等等,对于土家人来说,每一道都是满满的故乡感,每一道都是乡愁味!
作为湖北人,我对土家风味可是有着满满的爱啊爱!湖北地区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恩施与宜昌,集中在清江流域,在湖北的美食界土家小吃也是别具一格。
诸多风味小吃中,首推土豆宴。恩施的小土豆绝对是湖北第一,全国也可以排上头一二把交椅。看地理位置,恩施地处北纬30°,高原气候,富硒之地,植被丰茂,适合土豆生长。所谓,“好玩不过鹤峰州,包谷洋芋是对头,”“高山的洋芋,低山的苕。”就是恩施人对土豆爱到骨子里的写照。洋芋,在恩施被成为洋芋。
土豆做法有多种,我认为,最好的做法是炕土豆。炕土豆使用的是恩施小土豆,个头小,很香甜,在武汉户部巷的街头,有很多的小店,就是做炕土豆,可以用一根扎一个小土豆,送到嘴巴里,香糯甜,一唱三叹,念念不忘。
还可以做成炸土豆片,类似薯片的模样,下图第一就是。又酥又脆,感觉蛮适合小孩子的,可以当零食吃,但必须趁热才可以哈!
此外,还可以做成土豆饭,就是先将土豆切片,炕一遍,然后与米饭合蒸而成,米饭的清香与土豆的甜香在这是相互交融,可以作为宴席上的填肚之物。
与土豆密不可分的是玉米。土家族有道小吃叫做玉米耙,恩施地区叫做包谷粑,也是相当不错!类似于我们常见的粽子,只不过是改成了玉米,是磨成了茸泥,均匀地拌上白糖,用玉米叶子包起来后蒸,口感香甜,和糯米类似,下图是我在文苑土家吃的。
公婆饼,恩施十大名吃,曾经流行于湖北好多个城市。我记得读书时候,随便一个摊子就是做公婆饼的,那种流行程度,就类似现在武汉街头的锅盔。买一个,就可以当作早餐填饱肚子,也可以当作正餐来吃。做法很简单,原料是精肉、霉干菜,然后烤制而成,方便携带。
合渣,又名“懒豆腐”,在土家族中也常见。据说,在兵荒马乱之年,由于粮食奇缺,合渣就产生了。它是将黄豆磨成豆浆,加水放入锅中煮开,然后切上咸菜丝,加上辣椒,而成,类似于北方人吃的豆腐渣青菜,都是度荒年用的,然后现在成了忆苦思甜饭,有趣。
土家油茶汤
“不喝油茶汤,心里就发慌。”油茶汤,顾名思义,就是用油茶籽炒出来茶油,再摘来茶叶放油中炸,兑上泉水,而制成。听着样子,就像是奶茶或者酥油茶,可以说是恩施独具特色的饮品,香、脆、滑、鲜,可以用来待客,亦可以陪着炒苞谷等主食吃。很方便。
风味小吃中,不可不谈的还有腊肉,这种是点燃柏树枝子,加上加核桃壳、花生壳、桔子皮等熏出来的。不同于简单的腌制,口味上熏的感觉很强,过年我都想囤下呢!
作者:舒怀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zhaojin.com/post/14644.html